为什么执行程序处理破产问题

为什么执行程序处理破产问题

201℃ 0

关键词: 执行/破产/破产垄断内容提要: 针对中国司法执行程序中出现大量债务人没有财产可供执行的这一现象,本文认为,中国司法执行程序从一定程度上讲承担着破产制度的功能,本文对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现象做了进一步解释。本文认为,中国司法程序承担破产制度的功能是两个相互联系因素作用的结果。一方面,由于国家对破产的控制和垄断,破产制度进入门槛高、当事...

强制执行股权一般包括哪些基本程序

强制执行股权一般包括哪些基本程序

169℃ 0

强制执行股权一般包括哪些基本程序 在实际操作中,股权的强制执行应按一定的程序进行。强制执行股权的基本程序是: 1、向股份企业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调查了解被执行人的股权情况和股份企业的有关情况 债权人依生效的具有给付内容的法律文书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在查明 强制执行股权一般包括哪些基本程序在实际操作中,股权的强制执行应按一定的程序进行。强制执...

浅析执行和破产程序中查封的效力问题

浅析执行和破产程序中查封的效力问题

207℃ 0

查封作为人民法院对债务人采取的一种强制执行措施,其目的是为了更有效地强制被执行人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更好的保证债权人利益的充分实现,维护交易安全。它会产生两方面的效力:一是程序法上的效力,即先采取措施的法院的处理权限问题;二是实体法上的效力,即先采取措施的案件债权人是否有优先受偿权问题。①我国《》第94条规定禁止重复查封,因此首先...

注册会计师执行企业破产清算审计探讨破产清算审计报告

注册会计师执行企业破产清算审计探讨破产清算审计报告

249℃ 0

清算是一种法律程序,社团注销时,必须进行财产清算。注册会计师执行企业破产(pochan)清算审计,是指注册会计师接受管理人委托,充分运用审计程序和方法,调查债务人财产状况,制作财产报告。由于注册会计师接受管理人委托执行该项审计时,被审计单位已被法院裁定受理了破产(pochan)申请,无法持续经营,因此对其执行的审计与持续经营假设下的正常审...

执行程序中股东优先购买权

执行程序中股东优先购买权

213℃ 0

法院执行程序中的股权转让是新《公司法》规定的有限责任公司中股权转让的几种特别规定之一。它是人民法院依据民事诉讼法等法律规定的执行程序,根据债权人的申请,在强制执行生效的法律文书时,以拍卖、变卖或者其他方式,转让有限责任公司股东的股权以清偿债务的一种 法院执行程序中的股权转让是新《公司法》规定的有限责任公司中股权转让的几种特别规定之...

执行中的股权转让

执行中的股权转让

193℃ 0

执行中的股权转让 对股权执行应进行评估和拍卖。有限责任公司股权拍卖时公司其他股东的优先购买权如何保护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按照司法解释,法院在进行有限责任公司股权拍卖时应通知公司其他股东到场,经通知未到场的,视为放弃优先购买权。收到通知到场的,应按拍卖 执行中的股权转让对股权执行应进行评估和拍卖。有限责任公司股权拍卖时公司其他股东的优先购买...

执行新准则对企业财务状况影响

执行新准则对企业财务状况影响

155℃ 0

执行新准则对企业财务状况有何影响 按原准则在债务重组的会计处理中,无论是债权人还是债务人,都很少涉及公允价值,也不确认债务重组收益。新准则将原来因债权人让步导致债务人修改债务条件偿还负债获得的收益全部计入资本公积的做法,改为计入当期损益;对于实物抵债业务,引进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属性。由于新准则与旧准则最大的差异是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并将产生的...

债权执行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债权执行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169℃ 0

债权执行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在追债过程中,对执行人债权的执行是最关键的一步了,能不能追回欠款,执行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只有执行到对方的财产了,才可以拿到自己的欠款,才算是完美的一个讨债过程。 冻结债权时不得冻结第三人具体财产原则 冻结被执行人对第三人的债权并不是直接对第三人所拥有和支配的具体财产的查封或冻结,它只是对被执行人和第三人之...

执行新准则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

执行新准则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

176℃ 0

执行新准则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 按原准则在债务重组的会计处理中,无论是债权人还是债务人,都很少涉及公允价值,也不确认债务重组收益。新准则将原来因债权人让步导致债务人修改债务条件偿还负债获得的收益全部计入资本公积的做法,改为计入当期损益;对于实物抵债业务,引进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属性。由于新准则与旧准则最大的差异是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并将产生的债...

被执行人可依生效判决行使债务抵消权

被执行人可依生效判决行使债务抵消权

279℃ 0

被执行人可依生效判决行使债务抵消权 2006年10月,冯某与袁某合伙开办了一个天天超市。2006年12月,冯某因个人经营困难而向袁某借款人民币10万元。2007年2月,冯某与袁某因经营理念不同而散伙。经清算,袁某应给付冯某人民币18万元。2008年1月,冯某将袁某告上法庭,请求甲法院判令袁某给付冯某合伙期间应得财产款人民币18万元。袁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