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诚信”荆州
6月2日,奥运圣火在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荆州传递。火炬传递中彰显了这里的楚文化、三国文化和水文化。然而,记者也关注到荆州的另一种文化——诚信文化,以及这里的人民近年来对诚信文化的呼唤和寻觅。
5月17日上午,湖北武汉饭店大礼堂,全省最佳金融信用市县表彰会议在这里举行。随着一阵欢快的乐曲声,武汉、黄石、荆州等14个市州的政府领导上台,领取2007年度“a级金融信用市州”奖牌,这对荆州市来说,是首次获奖。同时,还有33个市县获得“最佳金融信用县”奖牌。
在荆州监利县见到荆州市委书记应某明时,有人向他当面报告这一消息,他连连说:不容易,不容易,这是我们多年来艰辛努力的结果,我们把这块来之不易的奖牌分量看得很重很重。
荆州,历史上就有“不讲信用”的记录,《三国演义》中的刘备,就借荆州“赖账不还”。过去几年,这里曾是全国四大高风险区,金融生态环境比较差
在5月18日的座谈会上,荆州市商业银行董事长吴某城语出惊人:“荆州信用环境差,在历史上好象也有些渊源,"赖账"的祖师爷刘备,就不太讲信用,借了荆州不还,民间有"刘备哭荆州,哭着占便宜"之说,这实在不是什么好传统。荆州在企业改制那几年,信用环境非常差,当时在荆州城市商业银行开户的中小企业有1180家,相当多的小企业不讲诚信,大部分都垮了,现在开户的只剩下362家。在2003年,我们的贷款回收率只有63%,贷款不良率达到44%。经过近几年整治信用环境和金融生态建设,到2008年4月底,我们贷款回收率达到97%,贷款不良率由44%降为2%。”吴某城认为,诚信观念的培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愚者赚今天,智者赚明天”,不讲诚信的企业只是一个愚者,今天似乎占了便宜,却丧失了银行支持的机会,丢掉了明天,最终垮掉,教训十分沉痛。
评价前几年的信用环境,人行荆州中心支行行长邓某平概括为两个字:“糟糕”。邓某平说,前几年,荆州信用环境不好,其结果是各方的气都不顺。银行埋怨企业、政府,说企业废债,不讲诚信,银行不能支持不讲诚信、赖账不还的企业;同时,也埋怨政府在整治信用环境方面不作为;企业埋怨银行,指责银行不支持企业改制;政府也埋怨银行,说银行不顾大局,吃地方的粮,喝地方的水,不支持当地经济发展。那时,政银企情绪对立,一段时间银行只收不贷,不敢贷,不愿贷,信贷新增为负数,荆州成为全国四大高风险区,经济发展面临困局,成为历史上最困难的时期之一。在2007年之前,全市金融机构亏损。诚信的缺失,使荆州成为违规经营的重灾区,诚信价值理念的薄弱区,信用环境的落后区,银政企“一损俱损”,为此付出沉痛的代价。
抓信用环境、金融生态建设,实施“一把手”工程,市委、市政府领导亲自抓,共同打造“诚信荆州”品牌
荆州打造“诚信荆州”品牌,采取的模式是“政府主导,人行协调,部门配合,举办活动,整体联动”,收到了实效。在这项工作中,市委、市政府实施“一把手”工程,起到关键性作用。
印象之一:市委主要领导重视。记者就信用环境建设在荆楚大地上作过多次采访,以前大多采访的是市、州长或负责联系金融工作的副市长,由他们来介绍整治信用环境和建设金融生态的情况。而此次采访的是市委书记应某明。应书记没有照准备好的材料念,而是用了两个多小时,详细地介绍了荆州打造“诚信”品牌的历程,其对金融工作的熟悉,对金融政策和知识的掌握,对这项工作的细节和来龙去脉,对金融数据的熟知,令记者赞叹。如果说,市委书记熟悉当地众多经济数据,那不算什么,而对金融数据的熟悉,二三十个数据,娓娓、准确道来,绝非易事。工行荆州分行副行长秦某厚介绍:过去大办公司时,荆州党政部门干部职工欠工行贷款80多万元。应某明说,不能因为这80万元贷款影响政府的声誉和形象,他会议动员、打电话提示,当面要求党政干部带头讲诚信,带头还欠款。从去年10月到今年3月底,贷款者已还贷款40多万元,预计年内可全部收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