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独立技术移民的四点建议
澳洲独立技术移民这个话题,或多或少地会勾起大家对它的好奇。今天请到我们栏目的嘉宾是e杰。e杰在移居澳洲两年多后回国短暂旅行。返回悉尼前的一个晚上,在可以欣赏两江风光的大学会客厅,我们聊到了澳洲移民的梦想与现实之路的话题。也许是景致与氛围的原因,e杰不知不觉之中谈了自己不少想法,这应该是他第一次较全面表达自己对这一话题的思考。
建议一:抵澳6个月内,不要轻易对澳洲下结论
《大学周刊》:今天我们聊聊“澳洲独立技术移民”这个话题。你自己本身就是“独立技术移民”,相信一定有很多话要给大家讲?
e杰:“独立技术移民”作为现在和将来大陆人士赴澳洲主要的移民类别,将成为中国移民中一股最重要的力量。大部分“独立技术移民”有以下共同特点:年龄25至35岁之间;有良好的英语基础;有自己的专业,大部分拥有重点大学本科、硕士或博士毕业文凭;有一定的从事本专业工作的实际经验;有一定的经济基础。
正是由于以上的一些共同特点, 我认为他们是最有前途的。而这部分人如果走了弯路,是最为可惜的。毕竟, 面对陌生的移民生活,每个移民都不例外地会经历心理上或生活上程度不同的不适应。
《大学周刊》:好像不少移民现在很后悔,觉得澳洲不过如此,比想象差远了?
e杰:的确,不少新移民抵澳后,会感到怎么澳洲有的东西中国都有,甚至感慨:悉尼怎么像个乡下?如果加上一时找不到理想的工作,经济压力增大就更容易自然产生后悔的感觉。
我的第一个建议是:至少在抵澳6个月内,不要轻易对澳洲下总结性的结论。遇到挫折就轻易放弃的人,恐怕连教训都没有机会等到。
《大学周刊》:你能否详细谈谈为什么新移民会有澳洲不过如此的感觉?
e杰:一般说来,新移民对“澳洲不过如此”的感觉来源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高楼大厦少,不够现代化。该观点最为流行。原因是中国人在内心深处认为高度城市化就是一个发达国家的标志。但对于发达国家特别是人口密度较小的国家,人们欣赏的是另一种人与自然的和谐景象。满街的水泥建筑早已不受欢迎。悉尼那些被新移民称之为乡下的一幢幢小洋房却是人们的最爱。
第二,澳洲普通人物质生活质量还不如部分新移民在中国时的物质生活。我要强调的第一点是:新移民初来乍到遇到的状况,应该接近于澳洲社会最贫穷的阶层,及基本上澳洲整个国家全部人口都能生活在这种状况之上;第二点是:感叹生活质量下降的另一个因素恐怕是家庭事务的增加。在中国,由于大量农村廉价劳动力使很多人将家务劳动,包括带小孩交给了保姆。在澳洲,人们崇尚家庭生活,自愿享受着家庭生活的繁忙与幸福。富人和不富裕的人都是如此。由于人们对生活质量的定义理解有差异, 渐渐地,新移民会最终知道,原来澳洲人对生活的理解和我们又不一样了。
建议二:移民不要只想到向别人索取
《大学周刊》:即使新移民对澳洲有一个公正的正面评价,但他们的生活历程的确充满艰辛,这怎么理解?
e杰:对。下面我就想给出第二个建议:不要一心只想物质上如何从澳洲索取,还要问我们对这个国家贡献什么?与老移民相比,新移民最大的不同是他们在中国时已经体会到了什么是物质上的丰富。他们中很多人来澳前生活在中国的发达地区,享受到的物质文明不一定比澳洲低。移民澳洲,对新移民来说,是因为以下的东西在吸引他们:广阔的、矿藏丰富的土地;民主的政治体制;健全的法规制度;不同信仰和民族组成和谐的多元文化社会……
澳大利亚本身就是一个由各国移民共同创建的只有200年历史的新国家,目前一半以上的居民出生在海外。与其他民族的移民一样, 我们只不过是中华民族代表,共同参与澳大利亚联邦的创建。从历史的长河来看,现在的我们依然是这个国家的创建者之一。我们在贡献我们智慧的同时,也将享受到澳大利亚联邦给我们带来的自由和财富。
常常听到新移民遇到挫折时就后悔来到澳洲, 甚至骂澳洲。相比之下,“9·11”事件使得整个澳洲穆斯林社区遭遇到了或多或少的不太友好的待遇,然而我常在公开场合听到他们依旧清晰地表白:“我们虽然信仰穆斯林教,但我们是澳大利亚公民, 我们以自己是澳大利亚公民为自豪! 因为这个国家给了我们太多宝贵的东西。”同样,我们来到这里,是因为我们喜爱澳大利亚的广阔和美丽,也是因为我们崇尚澳大利亚的富足和安宁,更是因为我们珍视澳大利亚的民主和自由。
世界上不可能永远存在免费的晚餐。 我们中国移民应全方位参与澳洲的事务。当然,我们在贡献华人智慧于未来更加美好的澳洲同时,也会享受到应有的社会地位和物质财富。
建议三:坚持定下的目标,不要轻易更改
《大学周刊》:移民中有你这种气概的人不多,看来你对新移民的前景相当看好。能详细谈谈你心目中新移民应达到的目标吗?
e杰:我给新移民的第三个建议是:坚持来澳前自己定下的目标,不要轻易更改了。移 被过滤广告
民们在生活重压下或在其实并不理想的年薪的诱惑下,很多人早就忘记了“事业”这个词了。
对部分老移民用“事业”这个词也许奢侈了,但我认为:新移民是完全有条件将自己的谋生方式与“事业”紧密联系起来的。只有“事业”目标实现了,新移民才能真正自豪地回味自己当初移民的勇气。
再具体一点, 我认为绝大部分新移民在中国时的综合地位(如受教育程度、经济状况、 政治地位等)在全体中国公民中的排名应为TOP 20%以上。那么,如果能在澳能跻身于TOP 20%,
生活质量和受尊重的程度可想而知。
建议四:克服一切困难,尽早拿到海外学位
《大学周刊》:移民澳洲后,应该怎样选择自己的生活?中国人在澳洲有什么优势?
e杰:如果你英语不好,年龄偏大,没有中国比较好的大学文凭,再加上一点经济基础也没有,就干等着来澳洲挣澳元养家糊口。我就只有闭口免谈了。而“新技术移民”者的基础则大大不一样。既然有勇气放弃国内的现有基础重新开始,就应该有追求更高目标的勇气。 对此,我给出的第四个建议是:无论如何克服一切困难尽早进大学拿海外学位,尽可能继续自己的本专业。达到自己的“事业”目标,要扬长避短。我认为我们的优势是我们在中国大陆受过严格的教育,智力就是我们的优势。
《大学周刊》:读书我能理解, 但很多人并没有选择自己原专业。他们纷纷改热门的专业, 如IT和会计。你如何评价?
e杰:如果你的确很讨厌自己原来的专业,改学喜欢的专业当然可以。但如果是为了别的原因,如赶热门等原因, 就要注意风险。我看到很多移民来后,前两年看到IT好找工作,收入又高,急忙改行学IT。结果网络泡沫破后,IT人士纷纷失业。后来又看到会计找工不错,又马上改去学会计。
所以选择哪一类学校,最终又成为一个关键问题。他们中不少人改行时为了不交学费, 纷纷放弃大学而去TAFE拿证。我个人认为,在供过于求的行业里,这种选择竞争力较弱。任何一个行业都有高峰低谷, 现在不景气, 也许明日经济就会复苏。对那些竞争力较弱的改行人士还是没有意义的。所以, 一定要进大学拿学位。
《大学周刊》:我们常听人说,在澳洲学历越高越不好找工作:TAFE毕业最好找工;本科其次;再次MASTER;PHD最难,是这么回事吗?
e杰:我也听说过。但只是部分有道理。事实证明,我认识的所有在澳洲获得博士学位的没有一个没有不错的工作。至于MASTER和本科这个层次,的确有这种情况。澳洲MASTER 分COURSE 和RESEARCH两种,时间一年半。从某种角度来说,不少学校的这些学位的设立就是为了赚海外学生的钱,特别是COURSE MASTER是主要利润来源。同时,很多专业的MASTER对海外学生的入学标准较低,基本上只是英文成绩, 加上大专以上的文凭。大部分专业对学生原来的专业要求不多。既然如此,与本科相比, 澳洲本地雇主在有些专业的毕业生的雇用上,自有判断。
《大学周刊》:的确,选择移民后再重新读书这条路实在太苦了!
e杰:难道选择别的路就不苦吗?至少,先读书这条路,心不苦,一旦赢了,就成功了。为什么有
留学生背景的移民后劲足,原因是他们当初的留学签证使他们没有别的选择,只有在大学读书。作为留学生,他们没有社会福利,有些不得不边读书边打工。而且他们读的都不是TAFE课程。于是他们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既取得了学位,英语能力也提高很多。
而直接移民们往往首先选择打工,打工生涯几年一晃而过。而后发现,自己英文还是不好,即使读书也只是零星地上了一些TAFE的课程,打的工还不是自己想干的……回中国吧, 没有海外学位, 根本不能算“海龟”, 更找不到理想的工作。所以,无论如何, 一定要先拿海外大学的文凭。退了这一步, 海阔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