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储粮中的粮情检测问题
1、日常粮情检测包括哪些内容
由于温度、水分含量、相对湿度及害虫是影响粮油储藏安全的几个关键因素,因此本标准明确规定了日常粮情检测的内容,即温度检测、相对湿度检测、粮油水分含量检测及害虫检测四个方面。此外,还要根据实际需要,增加相关检测内容,比如,熏蒸期间应检测磷化氢浓度,气调储粮应检测二氧化碳或氮气浓度,双低储藏应先检测二氧化碳和氧气浓度,当二氧化碳浓度不低于4%或氧气浓度不高于12%时,进行磷化氢低剂量熏蒸并在熏蒸期间检测磷化氢浓度。
2、为何要强调保管员经常入仓检查粮情
近年来在新建的粮仓中,尽管都配备了先进的粮情检测系统,但先进的仪器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保管员的部分工作,还不能完全替代人体的感官功能。保管员进仓可以通过人体的视觉、触觉、嗅觉等感觉器官去感受仓内气味、粮食的散落性、粮温等变化,再结合仪器的检测结果,对粮情变化趋势做出正确判断并采取相应措施,确保储粮安全。
3、散装粮食和油料的温度检测点位置应如何确定
本标准规定:“房式仓人工检测时,应分区设点,每区不超过100㎡,各区设中心与四角共5个点作为检测点,两区界限上的两个点为共有点。粮堆高度在2m以下的,分上、下两层;粮堆高度2m—4m的,分上、中、下三层;粮堆高度4m—6m时,分四层;粮堆高度6m以上的酌情增加层数。上层、下层检测点应分别设在距粮面、底部0.3m处。中间层检测点垂直均等设置;四周检测点距墙壁0.3m。”这是老式仓房粮温检测的“三层五点十五处”检测点设置的具体表述,这是最低要求,工作中可根据需要增设检测点。侧温点“垂直均等”,是为了便于比较同一检测位置不同粮层深度的粮温情况并准确判定粮温异常部位。
4、储粮害虫的常用检测方法有哪些
检测储粮害虫的常用方法有筛检法、诱捕法、剖粒法、漂浮法、X-射线法等。检测粮粒外部害虫时,采用筛检的方法,对样品逐个进行害虫筛检,筛下物中活的害虫进行计数,以每千克样品中活的害虫头数表示该点害虫密度。检测谷蠹、玉米象、米象等蛀食性害虫,对外贸易有特殊要求时,可按照相关规定检测粮粒内部害虫。检测粮粒内部害虫时,可采用剖粒法、漂浮法、X-射线法等。这些方法在等同采用ISO 6639的国家标准中有详细规定,该标准已正式报批,不久即可正式颁布实施。储粮害虫诱捕检测技术适用于各种粮食和油料的生物学特性,利用仪器、器具或化学物质,将储粮害虫引诱到仪器和器具内,以检查粮堆或空间内害虫有无或发生情况。
5、如何判定虫粮等级
虫粮等级标准沿用了规范的规定。其中:“主要害虫”指本标准明确规定的10种第一食性害虫,即:玉米象、米象、谷蠹、大谷盗、绿豆象、豌豆象、蚕豆象、咖啡豆象、麦蛾和印度谷蛾。这些害虫可以直接危害完整粮粒,可对储粮造成极为严重的重量和质量损失,还可为第二食性害虫的继发性危害创造条件。尽管近年来各地出现锯谷盗、书虱和螨类难以防治的问题,但它们对储粮的危害远远低于上述10种第一食性害虫,不作为害虫。在判定虫粮等级时,如果害虫密度和主要害虫数反映的等级不一致时,采取就高不就低的原则,以严重的一级确定虫粮等级,比如,某廒间最高害虫密度为12头/kg,属于一般虫粮;但这12头害虫中,有11头是谷蠹,则应属于严重虫粮;按本标准就高不就低的原则,最后判定为严重虫粮。
成品粮不得有虫,有虫即判定为严重虫粮;面粉等粉类成品粮所含螨类超过30头即判定为严重虫粮。
本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规定,将原“对外检疫对象为害虫”成为“我国进境植物检疫性储粮害虫”,具体的进境植物检疫性储粮害虫名单,以最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为准。目前执行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862号所列的最新检疫性储粮害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