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解散的法定情形有哪些,公司解散的法律后果有哪些

公司解散的法定情形有哪些?

公司解散的法定情形有哪些,公司解散的法律后果有哪些

(1)公司章程规定的营业期限届满或其他解散事由出现:

公司的营业期限是公司存续的时间界限,公司章程可以规定。《公司法》规定,公司营业执照签发日期是公司的成立日期,公司的营业期限从公司营业执照签发之日起计算。公司的营业期限届满,公司应当停止活动,进入解散阶段。

(2)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决议解散。

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决议解散公司的,可以由董事会制订公司解散公司的方案,由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作出决议。

(3)因公司合并或者分立需要解散。

一个公司吸收其他公司为吸收合并,被吸收的公司解散。两个以上公司合并设立一个新的公司为新设合并,合并各方解散。

(4)依法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或者被撤销。

吊销营业执照,是指剥夺公司已经取得的营业执照,使其丧失继续从事生产或者经营的资格。

责令关闭,是指公司违反了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被行政机关做出了停止生产或者经营的处罚决定。

公司被撤销,是指由行政机关撤销有瑕疵的公司登记。

(5)公司经营管理发生严重困难

公司经营管理发生严重困难,继续存续会使股东利益受到重大损失,通过其他途径不能解决的,持有公司全部股东表决权百分之十以上的股东,可以请求人民法院解散公司。

公司解散的法律后果有哪些?

公司解散的法定情形有哪些,公司解散的法律后果有哪些

依据我国公司法的规定,公司解散的情形包括营业期限届满、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决议解散等,公司解散后就需要进行清算,清算结束后法人资格消灭。

公司解散员工赔偿标准是怎样的?

公司解散的法定情形有哪些,公司解散的法律后果有哪些

《劳动合同法》规定在本法行前存续的劳动合同在本法施行后解除终止的,按规定如需支付经济补偿金的,经济补偿金应分段计算。有人认为公司解散导致劳动合同结束是否应予补偿属于新旧法律规定不一致。

1995年实施的《劳动法》并未明确此种情况下用人单位必须支付经济补偿金,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九十七条分段计算经济补偿金的原则,2008年前因《劳动法》无相关规定所以用人单位亦无须支付经济补偿金。但这种观点其实并不正确。

《劳动合同法》第九十七条关于经济补偿金分段计算的表述原文为“本法施行前按照当时有关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按照当时有关规定执行”。

公司解散导致的劳动合同终止是否应予经济补偿《劳动法》虽无明文规定,但2005年上海市颁布实施的《上海市劳动合同实施条例》对此种情况已作明确规定。该条例规定用人单位解散亦是劳动合同终止的情形之一,用人单位据此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根据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年限,每满一年给予劳动者本人一个月工资收入的经济补偿。因此,根据上述规定,公司解散而应支付劳动者经济补偿金的,2008年前的补偿金应当一并计算在内。

一般自己成立的公司解散通常是因为自己的经验不足就会经营不善、导致了严重亏损或者是别的原因造成企业严重亏损以致于无法经营,当然也有别的公司解散的原因是因为股东们在公司的规定中约定好的,即使是这样只要我们满足条件还是有权得到公司解散员工赔偿标准的应得赔偿的。

关键词:公司解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