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购标的成业绩毒药 追星式并购重组恶果渐现
2014年是A股历史上并购重组规模最大的一年,特别是针对新兴热点产业的跨行业并购尤为热门,然而刚刚进入2015年便有上市公司开始为当初的冲动后悔,部分公司叫停了重组进程,部分公司则为重组带来的负面影响焦头烂额,而并购标的业绩不及预期、盈利前景存疑则成为相关上市公司并购重组遇冷的主因。
并购重组频响退堂鼓
2014年A股市场掀起并购重组大潮,当年共有221家上市公司完成或正在实施并购重组事项,其并购总金额高达5791.33亿元,其中有109家公司并购标的指向生物制药、娱乐休闲、信息服务、新能源等热门题材领域,涉及并购金额2839.56亿元。
上周二,宜X木业公告称,公司以“定增+现金”方式作价5.7亿元收购高端酒店软装商恒XX100%股权一事被取消。而该重组事项告吹的关键在于作为并购标的的恒XX此前曾有2014年“实现的扣非净利润将不低于5050万元”的承诺,但最终,2014年度恒XX的实际盈利情况达不到原业绩承诺。
收购标的成业绩毒药
部分上市公司已经开始付出“血的代价”。禾X新材在上周四发布了2014年业绩预告修正公告,将“预盈2700.7万元~3601万元”的业绩预测范围修正至“亏损1.4亿元~1.7亿元”,在解释年度业绩由盈利转为亏损的原因时,主营家电配套的禾X新材表示,2014年4月公司以21862.5万元从自然人X站手中收购了厦门金XX影视文化有限公司26.5%的股权,X站同时与禾X新材签署了利润补偿协议,承诺2014年金XX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不低于1亿元。然而金XX没能完成2014年业绩承诺,X站和金XX都没有能力履行利润补偿承诺,所以需要对金XX长期股权投资计提大额减值准备。
“追星式”并购隐患多
光大证券投资顾问周X认为,从目前的市场情况看,上市公司“追星式”并购重组至少存在四个隐患,一是部分公司缺乏进军新行业必须的人才、市场资源,转型前景不乐观;二是部分公司的转型目标不明确,频繁调整转型方向,浪费上市公司资源;三是公司实力有限,却不断涉足热点产业,引发公司资金压力骤增、造成原有主营业务被削弱,导致公司缺少核心竞争力。四是部分上市公司借助并购重组题材炒作进行所谓“市值管理”,涉嫌恶意炒作、内幕交易。
新闻纵深
掘金跨界并购股还需细细甄别
广发证券投资顾问郑XX认为,投资者也不应刻意回避相关重组并购上市公司。但在具体操作时最好从四个角度进行甄别,一是公司跨界的行业前景要好,手游、传媒、环保、医疗器械等都是上市公司跨界转型的重点领域,要重点关注上市公司收购的标的是否真的在行业内具备发展优势,而不仅仅是概念。二是尽量选择体量适中的公司,一旦上市公司与收购标的完成财报合并,上市公司的业绩提振效应更容易得到凸显,同时二级市场资金操作体量适中公司的难度也较小。三是最好选择有国企背景或机构投资者话语权较大的上市公司,这类上市公司的决策程序较为严谨,所作出的跨界转型决策较为理性同时在执行上也相对到位。最后要判断公司管理层对于跨界转型的真实意图,是真的为了公司的发展前景,还是仅仅想要搏一把或者有其他背后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