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商业秘密的保密措施和方法
最近,陆续有一些私营企业的厂长、经理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反映,本单位的一些技术骨干频频跳槽,将所掌握的技术秘密带到其他企业去;也有的业务单位擅自泄露甚至使用在业务交往中所知悉的他人技术信息。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经过调查,发现有相当一部分企业不知道本单位的哪些信息属于商业秘密,有的没有采取任何保护措施,导致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失去法律的有效保护,教训十分深刻。
《》第10条规定:“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根据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发布的《关于禁止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若干规定》第2条规定,商业秘密具体包括设计、程序、产品配方、制作工艺、制作方法、管理诀窍、客户名单、货源情报、产销策略、招标投标中的标底及标书内容等信息。商业秘密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其范围较为广泛,而且无需办理任何申请登记手续。只要具备商业秘密的构成要件,几乎一切智力成果包括无法涉及和保护的经营信息,都可以成为商业秘密而受到《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硬性保护。某一种具体的技术信息或者经营信息是否属于法律意义上的商业秘密,关键看其是否具备以下三个构成要件:
一是实用性,即该信息能够应用于具体的生产经营活动;
二是价值性,即该信息经过应用后,能为权利人带来现实的或者潜在的经济利益和竞争优势;
三是秘密性,即该信息不能从公开渠道直接获取,且权利人采取了相应的保密措施,包括订立保密协议、建立保密制度及采取其他合理的保密措施。
可见,企业对本单位所拥有的技术信息或者经营信息采取了保密措施,是商业秘密构成的法定要件之一,也是获得法律保护的前提条件。在实践中,权利人对商业秘密可以采取以下保密措施:
一是组织制定保密措施,包括制定保密制度、实施保密教育、设立保密机构。可以通过职工代表大会的形式制定企业有关保密规章制度,定期对企业员工实施保密教育,告知其对哪些信息负有保密义务。可以设立一定机构、指定人员负责信息工作,专人专柜保管,严格使用手续。在信息文件上加注“保密”等保密标记和“不得带出办公室”等警语,限制查阅信息资料的人员,限定资料发放范围和数量。
二是保密措施,包括订立保密协议、实施。劳动部《关于企业职工流动若干问题的通知》第2条规定,用人单位与掌握商业秘密的职工可以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守商业秘密的有关事项,用人单位可以规定掌握商业秘密的职工在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合同后的一定期限内不超过三年 ,不得到生产同类产品或经营同类业务且有竞争关系的其他单位任职,也不得自己生产与原单位有竞争关系的同类产品或者经营同类业务。但需要注意的是,用人单位对职工作出上述限制的,必须对职工给予一定数额的经济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