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股权的强制执行

一、关于股权与股权转让
(一)股权及其表述
股权是股东因其出资而取得的,依法定或公司章程规定的规则和程序参与公司事务并在公司中享有财产利
益的、具有转让性的权利。〔1〕尽管在学理上关于股权的性质有多种争论,但是一般都认为,股权作为一种权
利,不论是其共益权,还是自益权,也不管是团体权利还是个体权利,各种权利的行使,其最终目的都是追求
财产利益。所以,股权首先是一种财产性权利,而且是一种很典型的财产权利。
各国立法关于股权的表述不是很一致,如日本公司法将之表述为“持分权”,我国台湾地区的公司法表述
为“因出资而产生的权利”,此外,也有不少国家和地区在立法中并不明确规定。〔2 〕在我国立法中,有关
股权的表述也并不是很明晰,未明确提出股权的概念,在牵涉到股权时,往往以“出资额”、“注册资本”、
“资本额”、“股份”等名词取而代之。虽然股权与其种种“代称”之间存在种种不可分割的联系,然而笔者
认为,在这里我们有必要将有关概念予以澄清,主要是股权与出资额及注册资本的差别。其实,它们最主要的
差别即在于股权是一种财产权利而出资额与注册资本仅仅是特定财产的数量表现;另外针对本文论题来讲,另
一个重要差别在于前者是一个变数,而后两者却一般说来是一个定值。股权作为一种财产性权利,其价值是随
着公司的经营状况好坏及其他因素而自动变化的,而出资额与注册资本非依一定的法定条件和程序是不能任意
改变的。因此,所谓的“出资额”、“注册资本”、“股份”等概念实际上无论从内涵上还是在外延上都是不
能与作为特定含义的股权相提并论的。然而,如前所述,现实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将这几个概念混为一谈,特
别突出的就是将出资额与股权相等同,不论是立法上、司法中乃至于在学术论著中都将股权转让称为“出资额
转让”,不太规范,应予纠正。
其实,股权的含义应当是比较好理解的,简单地说,它就是股东因其出资而享有的特定财产权利。我国有
法律称之为“投资权益”〔3 〕比较恰当。
(二)股权的转让及其一般条件
股权的转让,指的是公司的股东根据法律规定的条件和程序,将其持有的全部或者部分股权转让给其他股
东或第三者的法律行为。
各国法律规定,股权可以在股东之间转让,也可以向股东以外的第三者转让,一般来说,股东之间的转让
没有什么限制,但在向第三者转让时,则一般应符合一定的条件。比如:作为转让方的股东必须已经全部履行
了约定的缴资义务;转让须经其他股东的同意;在同等条件下,其他股东有优先购买权;还须履行法定的在公
司的登记手续。另外,股权转让还须到公司原登记管理机构办理变更登记手续。
二、股权强制执行及其可行性
股权的强制执行是股权强制转让的一种,〔4〕笔者认为, 它指的是法院根据债权人的申请,依据有效的
法律文书而对作为被申请执行人的股东在公司中的股权所采取的一种强制性转让措施,一言概之,即以股权为
标的的强制执行。
由于股权的强制执行是法院采取的让股权转让的强制措施,故它明显有别于以股东会决议而进行的自愿性
转让股权,可以说它是一种特别性制裁的股权转让,因其转让的根据是法院的命令及相应的法律规定。
法律规定股权的强制执行制度在于公司法律制度的普及盛行和出于对债权人的利益的充分有效保护的考虑
。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如有的有限责任公司股东负债很多,而他除了在公司的股权之外已
别无财产来供清偿债务;另外在不少的国际破产宣告中也会出现类似的问题,如我国就曾遇到多起外国债权人
因债务人在该外国被宣告破产而进入我国境内要求接管债务人在我国境内的有关企业中的股权的问题……〔5〕
,这些现实性问题的出现,给人们带来许多思考。 其中,最主要的一个根本性问题就是:股权能否作为强制执
行的标的?
在我国,由于股权强制转让基本上是我国立法中的一块空白,故在司法实践中,存在不同的观点和做法,
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种:
1.认为股权不能作为强制执行的标的,这是当前国内比较流行的观点。持者认为,有限责任公司带有典型
的人合性质。如果将股权强制转让给第三者,则无异于强加给其他股东一个新的合作伙伴,其他股东便不得不
顾虑新股东的信誉及与之合作等一系列问题;另外法律规定,股权转让应基于股东会的决议,应得到其他一定
数量比例的股东同意,如允许强制转让,显然有悖于自愿原则,不符合法律规定,另外,也不利于公司的发展
〔6〕。依此观点,股权不得予以强制执行, 债权人也无从因股权而获得救济。
2.认为股权可以执行,但在执行中却以被执行人在公司中有投资财产为由,裁定变更公司为被执行人,或
要求公司交出被执行人的出资财产〔7〕。这种做法是某些法院常用的。
3.认为股权不得强制执行,但是由股权所生之对公司的金钱债权,如股息、分配的利润等,则可作为强制
执行的标的。这种做法在我国尚有一定的法律依据,所以在实践中也用得较多。
4.认为股权可以强制执行,并且采用股权强制转让的方式。
笔者持上述第四种观点。在讲述本人理由之前,笔者试图对前三种观点作一番评价,以期能有所比较鉴别

笔者认为观点①对股权执行的理解比较狭隘。首先,将股权的强制转让与自愿转让混为一谈,其实股权强
制转让时,对其他股东的意愿表达是有所限制的,这也是之所以称之为强制的原因所在;其次,依该观点,明
知债务人有财产权利存在却又无能为力,显然对债权人是不公平的。
观点②的做法则显属荒谬。众所周知,资本维持原则是有限责任公司资本制度的三大基本原则之一,该原
则要求公司应当维持与资本总额相当的财产,在公司存续期间尤其重要的就是不允许公司股东把已缴付的出资
资本收回。作为这一原则的具体体现,我国《公司法》第34条就规定有:“股东在公司登记后,不得收回投资
。”按照公司的一般法理,公司登记成立后,公司的财产即独立于股东个人的财产而存在,股东的个人债务不
等于公司的债务。所以,实践中出现的对公司财产的执行或要求公司交出被执行人的出资的做法,是很明显地
违背了公司法的基本原则,而且将会造成极坏的后果,应予禁止。
观点③和前两种做法相比较,有其积极的效果,在我国公司法对股权强制执行作出规定之前,这不失为一
种较佳的选择,而且,早在1987年有关的司法解释就已经提出过这种方式〔8〕, 只不过该解释仅适用于涉港
澳案件的执行,其精神有可取之处。但这种做法有一个最大的缺陷,即其前提在于公司有利润可以分配,如果
公司经营状况不佳,则往往无利润可分,更谈不上执行了,而且,债权人也无从参与公司事务而作积极的努力
,因为他并不享有股权。
笔者认为,股权可以作为强制执行的标的,原因如下:
首先,股权是一种典型的财产性质的权利,这点在本文开头即已讨论过,既是财产权,那么债权人自然有
理由来取得而借之获取收益。并且,股权是一个整体,共益权和自益权是其两项基本内容,像上述之观点3将二
者割裂开来进行执行, 显然不能算一种完整意义上的股权执行。有人担心股权的执行会损害公司和其他股东的
利益,但笔者认为,在股权的执行过程中,有各种措施可以被用来避免这种损害,平衡各方利益,这将在后面
论述。
其次,股权可以强制执行也是国际上通行的做法,观之国外,大多有关于股权强制执行的规定,如《法国
民法典》(1978年1月4日第78—9号法律)第2078条第1款就规定有“强制执行被担保抵押的公司股份”,并在
其《商事公司法》(1966年7月24日第66—537号关于商事公司的法律)第46条予以配套规定〔9〕;日本公司法
第19、20 条也规定有“非股东依拍卖或公开出卖而取得份额”的情形〔10〕;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台湾地区的
公司法刚开始也是没有有关股权执行的内容的,以致于法学界和实务界争论不休,后来在公司法第111 条第三
项中增加规定了有关股权强制执行的内容,方才取得一致。
再次,股权强制执行具有可操作性,有人认为股权问题比较复杂,其强制执行自然将是难以操作的。而实
际上,这种担心是多余的,我国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中规定有多种执行措施,如查封、扣押、冻结、拍
卖、变卖、指定交付财物或票证等等。其中有不少都可被用于股权的强制执行。另外,在无经验的情况下,结
合本国国情,借鉴国外的一些有效作法,也将有助于股权顺利地得到执行。
最后,根本的一点就是,股权强制执行可以充分地保护债权人的利益,这点也是显而易见的。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我国公司法没有规定股权强制执行问题,但在有关司法解释中,也并没有禁止,而是
有条件地予以认可,如前述之1987年司法解释指出:“……确有必要的,应征得内地合资方或合作方和有关方
面同意,通过转让投资权益的方式进行。”这里,转让“投资权益”即指转让股权。
三、股权强制执行若干实际问题的探讨
(一)股权强制执行的条件
笔者认为,股权执行首先要考虑到经济合理原则,有效地发挥财产权益的价值。尽管股权作为财产权益之
一种,它可以作为强制执行的标的,但在实际操作中仍需考虑到执行所带来的后果。有限责任公司毕竟是带有
很强的人合性质,股权的执行不可能不影响到新旧股东之间的合作,所以对其他股东的意愿也应予以适当尊重
,但这种尊重也并非一味地迁就,台湾有学者认为:“对有限公司股东之出资额,虽非不得为执行,惟于发禁
止命令后,若非得其他全体股东过半数之同意,公司董事或执行业务股东或监察人

关键词:公司股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