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破产重整中的债务人自行管理制度

关键词: 破产重整;自行管理;管理人;职权配置 内容提要: 我国破产法对重整中债务人自行管理制度尚不够具体,有待进一步完善。立法设定债务人自行管理条件时,应当考虑申请重整的主体、债务人自行管理的意愿和能力以及对债权人利益的影响等因素。立法应允许债务人在提

    关键词: 破产重整;自行管理;管理人;职权配置

    内容提要: 我国破产法对重整中债务人自行管理制度尚不够具体,有待进一步完善。立法设定债务人自行管理条件时,应当考虑申请重整的主体、债务人自行管理的意愿和能力以及对债权人利益的影响等因素。立法应允许债务人在提起重整申请的同时提起自行管理的申请。在自行管理模式下,立法应当区分调查及检查权、撤销权及追讨财产型职权、重整事务型职权、监督权等职权,在债务人和管理人之间进行合理配置。债务人管理层聘任专业机构和人员的报酬支出属于破产费用,管理层自身的报酬则属于共益债务。在自行管理模式下,重整相关参与人员的报酬数额及确定方式应适用特殊的规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下称《企业破产法》)规定,在重整程序中,重整企业可以由管理人管理,也可以由债务人自行管理。在不同的立法体系中,债务人自行管理模式有所不同,美国破产法中的“占有中的债务人”(debtor in possession)制度和德国1994年破产法改革后引入的“债务人自行管理制度”(Eigenverwaltung)均是典型代表。韩国以及我国台湾地区将重整程序中的债务人管理主体限定为管理人,但又规定该管理人原则上由债务人的董事或原管理层担任,唯出现特定情况时方选派他人。由债务人的董事或原管理层担任管理人的管理模式,不需要进行实质性的财产和业务交接,因此与债务人自行管理并无本质差别。

    债务人自行管理是美国破产法首创的重整管理方式,它能够最大限度调动债务人的积极性,发挥债务人对企业与经营情况熟悉的优势,减缓重整程序对债务人持续经营的冲击,增加重整成功的可能性,因此被许多国家的重整立法所借鉴。目前,在我国的重整实践中已经出现了采用自行管理模式的案例,[1]这种重整管理模式因其自身显著的优点,有着广阔的适用空间。但我国《企业破产法》仅在第73条对债务人自行管理作有简略的原则性规定,不能满足重整实践中法律适用的要求。鉴于此,本文拟对债务人自行管理重整模式中的若干法律问题做一分析,并提出立法完善建议。

    一、自行管理程序的适用条件

    我国《企业破产法》对债务人自行管理的适用条件未作规定,这可能造成执法不统一的问题。各国立法对债务人自行管理的具体条件规定不尽相同。美国《联邦破产法》规定,企业重整原则上由“占有中的债务人”自行管理,通常只在债务人违反了被信任者的义务等例外情况时,才会被托管人管理方式所取代。德国《支付不能法》第270条规定,法院只能在满足一定条件的情况下许可债务人在财产监督人的监督下管理和处分破产财产。这些条件包括:债务人提出申请;破产程序开始申请由债权人提出的,该债权人同意债务人的申请;根据情况债务人自行管理不致延误破产程序或对债权人造成其他损害。第三个条件比较抽象,需要法院结合具体情况裁量判断,其中考虑的因素有:债务人的破产原因、债务人过去的行为、债务人在破产危机中的行为、债务人管理企业的经验、债务人的合作意愿、债务人的专业管理能力等等。[2]韩国修订后的《统一倒产法》改变了以第三方管理人替代现任经营者的规定,原则上选任现任经营者为管理人,仅在管理层对不良经营负有责任、债权人会议对此提出合理的反对理由或者有重整程序所需的其他情形时,方选任第三人为管理人。[3]我国台湾地区“公司法”第290条规定:公司之重整以董事为重整人。但法院认为不适当时,得就债权人或股东中选派之。关系人会议,依第三百零二条分组行使表决权之结果,有二组以上主张另行选定重整人时,得提出候选人名单,声请法院选派之。

    从上述各国及地区的法律规定看,法院是否批准自行管理,通常应考虑:第一,债务人有无违法责任。债务人的责任又分为两个方面:一是破产程序启动前的债务人责任,如韩国立法;二是破产程序启动后的债务人的责任,如美国立法。第二,破产程序的启动主体。如德国立法特别要求在债权人启动破产程序时,自行管理需经过该债权人同意。第三,是否会对债权人利益造成不利影响。这是法院批准自行管理与否的核心因素,需要法院根据具体情况裁量判断。债权人如果就此提出合理的反对理由,法院应当采纳。第四,自行管理是否会延误破产程序。延误破产程序会增加破产成本,间接损害债权人的利益,因此也应列为法院是否批准自行管理的考量因素。

    笔者认为,我国立法对债务人自行管理的条件规定不宜过于严格,否则会挫伤债务人主动提起重整申请的积极性,导致错失重整时机。允许债务人自行管理的条件可包括:(1)在债务人申请重整的情形下,一般应允许债务人自行管理,以鼓励其及时申请重整。在债权人或者出资人申请重整的情况下,法院在裁定债务人自行管理之前,须征询重整申请人的意见。(2)债务人有自行管理的意愿。债务人申请自行管理,应经公司董事会和股东(大)会作出决议。(3)债务人有自行管理的能力。债务人须有较完善的治理结构,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等机构运作正常。实践中,有的债务人企业在申请重整前事先设立了“自行管理委员会”一类的机构,设定其职责,进行前期工作,并以该机构作为重整期间企业管理的负责机构。这种做法有助于完善债务人自行管理制度,有一定的借鉴意义。(4)自行管理不致滥用重整程序或对债权人利益造成损害。通常要求债务人是诚实的债务人,即无违法或欺诈行为。如果债务人管理层的现任主要人员已经因为对企业陷于经营困境负有个人责任,甚至因为违法行为处于司法追究程序中,法院应当拒绝债务人自行管理的要求。

    我国台湾地区“公司法”规定,重整模式分为董事担任重整人和非董事担任重整人两种。重整开始后原则上以董事为重整人,重整监督人发现重整人在执行职务中有违法或不当情事时,可以申请法院选派他人担任重整人。但需注意的是,我国台湾地区立法规定,执行重整计划的主体是重整人,而我国《企业破产法》规定由债务人执行重整计划。因此我国在制定重整计划时,必须考虑到在重整计划执行中对有违法或不当行为的债务人管理层的及时撤换问题,以保证重整计划能够得到正确执行。此外,立法也应当适当加以修改,规定当债务人有违法、欺诈行为,或其他严重损害债权人的行为时,不得负责执行重整计划,而应指定管理人执行重整计划。 关键词: 破产重整;自行管理;管理人;职权配置 内容提要: 我国破产法对重整中债务人自行管理制度尚不够具体,有待进一步完善。立法设定债务人自行管理条件时,应当考虑申请重整的主体、债务人自行管理的意愿和能力以及对债权人利益的影响等因素。立法应允许债务人在提

    二、自行管理程序的启动时间

关键词:债务人破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