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迁补偿奶酪被动值得认真反思
武汉抗菌素厂破产后,有关部门决定将厂区连同烟厂巷宿舍这块地整体出售,进行。不料厂留守人员和拆迁负责人内外勾结,鲸吞200余万款(3月7日《楚天都市报》)。
拆迁补偿款本是被拆迁人权利保障的一部分,对破产厂的被拆迁职工来说,可谓安身立命的分内钱。
毋庸置疑,无论旧城改造还是拓展城区范围,拆迁在城市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而在轰轰烈烈的城市大建设中,被拆迁群众的补偿安置问题,不仅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国家亦将其作为一项民生工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制度,保障广大拆迁户的合法权益,如提供经济适用房供其安置等。
然而,一些地方面对繁复的拆迁任务,政策起来严重走样,简单粗暴不说,还漏洞百出,让一些人有了可乘之机。去年南京检察院披露,城镇拆迁领域已成为高发、易发的高危领域,而拆迁补偿核定环节职务犯罪最突出(2009年7月22日《法制日报》)。
武汉这起拆迁补偿款被冒领案件,根源在于监管缺位。蓝某既参与具体拆迁事宜又要进行材料审查,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加之审核环节流于形式,让职务犯罪有了可乘之机。监督机制的严重缺位,让大肆骗取拆迁补偿款成为可能。
另据被拆迁住户回忆,拆迁者采取恐吓、殴打、隔离等措施,强迫他们私下签订协议,以至于每户领取的补偿数额完全不一样。暴力为拆迁开路,更为拆迁的暗箱操作提供方便!
拆迁问题事关城市的顺利发展,也事关社会的和谐稳定,再好的法规政策,要落到实处才能惠及于民。拆迁款被非法鲸吞,损害的是住户利益,更是政府的形象信誉,性质恶劣,影响很坏。案件的偶然败露,值得各方警醒反思。
武汉正值城建的高峰时期,大发展必然伴随着大拆迁,拆迁安置工作任重道远。如何以此为戒,举一反三,堵住程序上的漏洞,保障拆迁户利益,是摆在拆迁部门面前的一项课题。